人物名片
王现贞,男,汉族,1967年1月生,河南嵩县人,大专学历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,洛阳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,九三学社社员,洛阳市人大代表,嵩县人大代表,洛阳市人大建设委员会委员。现任嵩县嵩州古灯博物馆馆长、嵩县供销社乡愁博物馆馆长、嵩县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负责人、饭坡沙坡农耕文化园创始人。2024年1月5日晚,由洛阳市委宣传部、洛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洛阳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共同举办的“最美洛阳人”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发布仪式在洛阳电视台2号演播厅隆重举行,九三学社洛阳市古城支社社员王现贞荣获“最美退役军人”称号。
“古灯虽悠久,那是赓续文明的灯塔;绿色即永恒,那是军营赋予你的坚守;曾经,你护国之安定,构筑钢铁屏障;如今,你守家之遗存,让历史延续、文化兴家、文明传承。”这是最美退役军人组委会给予王现贞的颁奖词。
“我创办博物馆的初衷就是给老年人一个寻找记忆的场所,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场所,教育他们从小爱党爱国,使他们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” 王现贞说。1989年3月,王现贞退伍后,醉心于收藏工作。二十多年来,他拜访、采访过的嵩籍老革命军人及其子女亲属不计其数,收集、抢救和保护古灯及嵩县各个时期文物史料上万件,创办嵩州古灯博物馆、嵩县供销社陆浑乡愁博物馆、嵩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,免费开放供众人参观。
创办古灯博物馆:千盏古灯照亮文化之河
王现贞创办的嵩州古灯博物馆位于嵩县县城翠三街一座3层小楼上,走进博物馆,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古灯,战国铁豆灯、汉代青铜灯、南宋省油灯、清代莲花灯、猫形灯…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真的很难想象,古灯的世界会如此丰富。
“对灯产生特别的感情,主要源自小时候奶奶提的那盏马灯。”王现贞动情地说,小时候家在农村,就读的学校离家很远,有时晚上放学回家天色已黑,可不管多晚,奶奶都会把一盏马灯挂在院门口,为他照亮回家的路。
“那盏灯,虽然灯光微弱,却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。”从那时起他便对灯产生了特别的感情,“灯是光明的象征,每个时代,都有不同类型的灯,所以它同时也代表着科技发展的进程,收藏历代古灯,也是在收藏一段段历史。”王现贞说。
心怀对灯的特殊感情,日常的生活中王现贞也成了淘灯的有心人。平时只要有空余的时间,他就会走街串巷地去“淘宝”,谁家扒房子或搬新家了,谁家挖地基盖房子了,他都会跑去凑个热闹。“这盏莲花灯,看起来不咋起眼,但我第一眼就相中了。当时是个姑娘看摊,姑娘出价50元,他还价30元,讨价半天,正准备狠狠心买下,姑娘的父亲来了,说50元不行,至少得100元。人家50元不卖,可咱是真喜欢啊,最后还是出了100元。那时候咱的月工资才50多元。”王现贞讲述起难忘的收藏经历总是清晰如昨。 至今,王现贞的收藏路已走了近30年,收藏的古灯已有千余盏。
在俗语中,人们常用“不是省油的灯”来形容某些人不好对付,那么 “省油的灯”到底长啥样?王现贞经常在博物馆里向大家科普这种“省油的灯”:黑陶制成、碗形。和其他灯不同的是,它有两个嘴,前面的用来装灯捻,后面的用来注水。水注到哪里?原来,灯的内部是中空的,里面装水,外面放油。内部的水温控制碗里的油温,油料的挥发速度得到控制,省油的目的也就达到啦。
“史书上记载,中国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时期,可我收藏的古灯里,已经有夏代和商代的灯啦。” 王现贞收藏的古灯已有1100多盏,包括陶、铁、铜等50多个品种,涉及的年代从夏商、战国延续至明清、民国,向大家呈现的是一部难得的历代灯具演变史,同时也是一部时代发展的演进史。
创办乡愁博物馆:承载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
王现贞创办的陆浑乡愁博物馆,是河南省首家以供销社为主题的博物馆,从策划、筹建到运营,历经十几年时间,这期间,他耗费了大量心血。博物馆展厅面积600平方米,从外观、标语、布展、货物摆放都是严格按照60—80年代的风格来还原建造。
走进博物馆,粮票、黑白电视机、缝纫机、自行车……这些带着计划经济时代“消费记忆”的近十万件展品,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。常有游客感慨:老物件是一种文化,老物件也是一种语言,通过这些带着岁月芳香的老物件,能唤起人们心中对过去的追忆,对时光的感叹。
“筹建乡愁博物馆的初衷,就是给上年纪的游客寻找当年记忆的场所,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;让年轻一代人了解历史、温故知新,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一个了解供销社文化的新基地,在全社会树立起一座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。”王现贞说。
如今,该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数百人, 已成为洛阳地区小有名气的乡村运营示范点,也是九三学社洛阳市委授牌的 “乡村振兴教育基地”。在谈及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时,王现贞表示,他会珍惜荣誉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各级九三学社组织的关怀下,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供销文化、乡愁文化博物馆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。
筹建两程故里家风馆:以良好家风涵养风清气正政风社风
嵩县两程故里家风文化博物馆,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。馆内展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,馆内收集了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、最美家训、姓氏起源、经典家风故事、家训书法作品以及两程文学书籍,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。
“一个人受到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,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,为人处世才能正直、正义。”这是王现贞常说的一句话。如今,家风馆每天都有大量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慕名前来参观学习。
王现贞从事文物收藏作20多年来,只要见到有价值的文物,价格再贵,也要购买收藏,即使倾尽家资也在所不惜。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,面对外地客商的高价收购,他婉言拒绝,他说要把属于嵩县的文物史料永远留在嵩县。他所收藏的文物,除布展到嵩县各展馆免费供游客参观外,还无偿向社会捐赠,先后向郑州大学、河南大学及洛阳市文物局等单位无偿捐赠各类文物500多件。“我的全部藏品最终都要捐给国家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王现贞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,一名退伍老兵,一名浑身沾满泥土的民间“收藏达人”,他几十年如一日,潜心挖掘、研究、整理、收藏历史文化印迹的事迹被《人民日报》《新华社》《河南日报》《洛阳日报》及海内外多家网站报道。曾被授予洛阳市“文物工作先进工作者”、洛阳市“百姓学习之星”、洛阳市人大“代表履职先进个人”、九三学社“参政议政先进个人”“社会服务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“我将把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毕生使命,展现一名优秀九三学社社员应有的社会担当”王现贞郑重表示。(社洛阳市委供稿)